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> 综合 >> 
《千字文》解字:问|当前快讯

时间:2023-07-04 15:46:36    来源:个人图书馆-昵称503199

“问”,古字象形为进到门里悄声向房主人寻问的情形。因此,“问”的古意是指在私下里谨慎寻问的意思。

而“询”则不同,“询”的古字象形为用手指着对方大声质询的情形。“询”的古意是指公开质询的意思。

《千字文》所提到的“问道”,是指君王有礼貌且尊敬地寻问,寻问的对象或是德高望重者,或是得道者,或是朝廷重臣,寻问的内容是有关自然、社会及人生的大道理。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古医书《玄隐遗密·阴阳大论》中提及的黄帝与岐伯的对答了。这里简要地摘录并翻译一段内容,仅供参考:


(资料图)

原文如下:

黄帝问曰:“余闻之知己而明天下,其何谓耶?”

岐伯对曰:“水欲清,势不容;木欲止,气所移;火欲息,风所鼓;土欲石,阳所蒸;金欲散,火所炼;故五常不定,制所付也。诸內者,心欲静,事不能;气欲清,识所萌;神欲息,智不能;精欲荣,性知淫。故存有,养而害;守无,能则止;止则息。息则静,静则定,定则清,清则明,明则见,见则知己,知己之所以,则可以察知於外,通於一也。”

翻译如下:

黄帝问道:“我听说只有做到知己,才能明察天下。为什么这样说呢?”

岐伯回答说:“流水想要洁浄,可是所遇到的高山、所流经的泥沙则难以允许;树木想要安静,可是大风一来必然枝叶摇摆不定;烈火想要熄灭,可是风一鼓吹又助其重新燃烧起来;硬土想要坚固,可是太阳的暴晒必然使其风化瓦解;矿金原本松散,可是经过猛火的烁熔提炼它自然就凝结成板块。所以说,水、木、火、土、金这五常其实非能常,都要受到外在形势的制约,受到变化因素的促动,由此不断发生着变化。以此反观我们自己,渴望安静的内心总要受到外部纷繁事情的打扰;想要清新的精气总会因各种杂思杂念的萌动而变得混浊;需要休息的本神总会被无益的思绪和无用的知识搅个不宁;难得充盈的精力总抵挡不住冲动的欲望而过度耗散。因此,什么都想得到拥有,自以为养,其实反而导致身心的伤害;唯有守神化无,才可以知止;只有知止,才能休养生息。人体在一呼一吸之间存在着息,懂息、能息、会息,才能安心静心;心能安静,必然滋养内在的定力;能定,则心若止水,必然产生智慧,独具慧眼,洞察秋毫,明辨是非,直见真相。如此才能客观真实地了解自己、懂得自己、认识自己,是谓知己。由知己之心、之定、之智,就可以知彼、知事物、知天下。这是因为自然万物的本原都是相通的、统一的。真理即真如,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也。”

所谓“不耻下问”,出自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子贡问曰:"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?’子曰:"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,是以谓之文也。’”是指不把学问、地位、年龄等看作耻于求教的障碍。譬喻要有谦虚好学的精神。

与君共赏唐代李商隐的诗《夜雨寄北》:

君问归期未有期

巴山夜雨涨秋池

何当共剪西窗烛

却话巴山夜雨时

标签: